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source
urlink
comments_enabled
icon
password
内容概括
提要
Publication Date
link
发布日期
日期

在印度,私家汽车不仅是四个轮子的交通工具,更是家庭的一员,不少印度人甚至会给自己的爱车起个名字。汽车不仅是家庭的骄傲,也是奋斗的象征,因此它成为“修到不能修为止”的生活哲学载体。正因为如此,德里政府7 月 1 日对老旧车辆实施的燃油禁令与对私家车充满深厚感情的中产阶级发生了正面冲突。
根据空气质量管理委员会(CAQM)这项燃油禁令,禁止为15年以上车龄的汽油车和10年以上车龄的柴油车加油。禁令附带高额罚款,违规者必须为两轮车支付5000卢比(58 美元),为四轮车支付10000卢比(116 美元)。果不其然,这项政策瞬间点燃了印度中产阶级的一腔怒火。尽管这项政策因技术问题和抗议被推迟至11月1日生效,但争议仍在发酵。
为什么一个环保政策会引发如此“炸裂”的反弹?答案藏在印度人“修而不换”的文化基因里——这有点像数年前我在印度海关被质疑运送“新书”的荒诞经历,德里车主们也在问:谁来定义我的车“旧”了?
“修而不换”:印度的Jugaad哲学
印度人奉行节俭。在印度,物品的寿命不是由年份决定,而是由“还能用多久”来衡量。这种“修而不换”的Jugaad文化,源于资源稀缺和实用主义,深深嵌入印度人的日常。从两轮摩托车到家传老车,印度人擅长用巧思和修理让物品“永葆青春”,呵呵,孟买街头上经常会看到Parsi人保养的上百年经典汽车飞驰。所以禁令出台后便看见社交平台上,印度人开始分享自己的愤怒,一位车主说他16年的奔驰E280 V6“跑得比新车还顺”,却被政府一纸禁令判了“死刑”。另一位则吐槽:“我的车刚通过污染检测,凭什么说它不能用?”
印度人这种文化心理在消费选择中无处不在。印度人买手机,首选“便宜耐用”,电池要大、机身要抗摔,最好能用个五六年。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150-250美元的“耐用机型”最受欢迎。同样,私家车对中产阶级和低收入群体来说,是毕生积蓄的结晶,通常通过贷款购买,期望用上15年甚至更久。而这个燃油禁令却让620万辆车(410万辆两轮车、180万辆四轮车)一夜间“报废”(其实德里做报废车辆处理的空间都根本都不够),这不仅打碎了车主的期望,更触碰了文化底线:好好的车,为啥不能修着用?
“旧车”还是“新书”?定义的荒诞
燃油禁令的核心争议在于“旧车”的定义:汽油车超15年、柴油车超10年,就得被禁止加油。这一标准来自2014年印度国家绿色法庭和2018年最高法院的裁决,旨在减少德里严重的空气污染(机动车贡献28%的PM2.5和78%的氮氧化物)。但问题来了:车龄能完全代表污染吗?
致力于城市治理的社交媒体LocalCircles调查显示,80%的德里车主认为应以污染控制证书(PUC)测试为准,而非“一刀切”的车龄标准。LocalCircles的创始人Sachin Taparia说:“一辆行驶了30万公里的6年柴油车比一辆行驶了3万公里的11年柴油车污染更大。”INDEA(印度汽车设计学院)创始人Avik Chattopadhyay也指责这种决定车辆寿命的“整个方法存在缺陷。他强调“应该由车辆应用、维护和里程来决定”。
这让我想起数年前自己在印度海关的奇遇。留学结束,我想把购置的大量书寄回国,却被海关官员拦下。这位官员给出的理由是里面有“新书”,按照印度法律如果是新书就不能寄,拿不出发票就要按违法论处(其实他是想敲诈我)。我反问:“怎么定义新书?”官员答:“看着新的就是新书!”这主观得近乎荒诞的逻辑,与燃油禁令如出一辙。车主们质问:一辆维护良好的老车,凭什么被贴上“污染”的标签?有人嘲讽:“政府这是拿车龄当法官,PUC证书形同废纸!”更别提自动车牌识别(ANPR)系统的技术漏洞——摄像头识别错误、数据库未整合,简直是“看着旧就禁”的翻版。
文化的碰撞与政策的盲点
其实燃油禁令的初衷无可厚非:德里空气污染威胁公共健康,老旧车辆(前BS-VI标准)排放尤为严重。但政策的“一刀切”忽视了印度的文化现实。中产阶级视车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低收入群体靠两轮车谋生,禁令让他们的资产和生计一夜归零。报废补贴(仅1-3%)远不够买新车,全国仅38个报废设施也无法处理620万辆车。更糟的是,德里的燃油禁令并未同步于国家首都地区(NCR),车主们依然可以跑到德里卫星城诺伊达或古尔冈加油,这催生了“黑市燃油”风险——颇有几分海关“敲诈”的影子。
正因为如此,德里政府官员也坐不住了。德里环境部长Sirsa致信CAQM,称禁令“过早且适得其反”,建议以排放测试替代车龄标准。首席部长Rekha Gupta则直言政策对中产阶级不公,副邦长VK Saxena甚至称其“非理性”。公众的怒火在社交平台上炸开锅,一位车主讽刺:“政府让我们贷款买新车,豪华SUV却没事,这算哪门子环保?”德里的反对党AAP更是抓住机会,指责BJP“仓促行事”,将禁令推上政治风口浪尖。
路在何方?
面对抗议,燃油禁令已推迟至2025年11月1日,届时德里燃料禁令也适用于五个国家首都地区(NCR)。眼下政府已经承诺不立即扣车,并探索基于排放的新方案。7 月 25 日,德里环境部长Sirsa表示,德里政府可能会向最高法院提出复审请愿书,寻求撤销不允许10年以上的柴油车和15年以上汽油车在国家首都地区(NCR)通行的命令。目前公众呼吁更科学的PUC测试、购车补贴和报废设施扩建,以平衡环保与经济现实。但完全撤销禁令可能性低——法律裁决和污染压力不容妥协。
或许,印度需要一点Jugaad智慧:让老车改装达标、延长过渡期,或者像泰米尔纳德邦那样提供电动车激励。否则,政策与“修而不换”文化的碰撞,只会继续点燃民怨。
就像我在海关靠机智揭穿“新书”逻辑,德里车主们也在用抗议和诉讼争取公平。印度人爱修车、修手机、修一切能修的东西,这种韧性不仅是文化的缩影,也是对抗粗糙政策的武器。燃油禁令的下一幕,会是妥协还是硬刚?不知道,搞不好11月又得闹腾一番。嘿嘿,等着瞧。
- Author:TANGLU
- URL:https://hellotanglu.com/article/23b0796c-7a68-80a5-ac8a-c4f9b246424f
- Copyright:All articles in this blog, except for special statements, adopt BY-NC-SA agreement.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